CART细胞治疗的发展过程
隋潇徽
简介
•细胞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新兴的一种重要的肿瘤治疗手段,
T细胞又是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主要效应细胞,一直是肿瘤治疗研究中的热
点。
•T细胞免疫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LAK),肿瘤浸润细胞( TIL)。
2、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
3、树突状抗原递呈细胞刺激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DC-CIK)
4、嵌合抗原受体的 T细胞(CAR-T)
原理
•CAR-T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一种表达嵌合抗原受体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的T细胞,使其在肿瘤免疫效应上具有靶向性、 MHC非限制性、
效应持久性等特点,一旦与靶细胞结合,胞内信号转导区将活化信号传入 T
细胞,激活 T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通过细胞毒性作用而发挥抗肿瘤细
胞效应。
CART细胞结构
CAR-T细胞结构
•1、胞外抗原结合域:即免疫球蛋白的单链可变区,可识别肿瘤相关抗原。
重组CAR与抗原的结合不需要依赖于MHC的 递呈,有效避免
了肿瘤细胞MHC表达下调这一免疫逃逸机制。
•2、跨膜区:连接胞外抗原结合域和胞内信号域,一般由二聚体
膜蛋白组成,主要包括CD3、 CD4、 CD8、 CD28 等,能
将CAR结 构锚定于T细胞膜上。
•3、胞内信号域:采用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 ,当
胞外区与其识别的抗原结合时,就会向胞内传导TCR 样信号。
根据胞内信号域结构的差异,CAR可划分为四代。
CAR-T细胞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CAR-T:识别肿瘤相关抗原的单链可变区片段( scFv)同T细胞的胞内信
号区结合 (TCR/CD3和FCR)。
•第二代CAR-T:在第一代CAR分子基础上,在 CAR分子胞内区增加了共刺激分子
的胞内结构域,提高了 T细胞的活化。
•第三代CAR-T:在CAR分子胞内区引入两个及以上的共刺激分子的胞内结构域,
增强了T细胞抗肿瘤效应,并延长了 CAR-T在体内的活性时间。
•第四代CAR-T:较三代 CAR-T增加了细胞因子的分泌表达功能,从而招募和活
化更多的免疫细胞,增强抗肿瘤效应。
今天 Emma 2012
CAR-T的应用
•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难治 /复发慢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2、实体瘤:卵巢癌,间皮瘤,肺癌,胰腺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等。
作用优势
•靶向作用: CAR-T通过特异性的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用更为精准。
•作用持久: CAR-T
7.1 CART细胞治疗的发展过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