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隋潇徽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也称细胞因子风暴, 是CAR-T 在临床应用中一个最主要的不
良反应。
机理:T 细胞在体内扩增引起炎性细胞因子大量释放,除 T细胞外,
B细胞,NK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系统也参与了 CRS的发生。有研
究发现CRS 与回输CAR-T 时机体的肿瘤负荷有相关性,肿瘤负荷
越高,CRS 越严重。
临床表现:多发生在 CAR-T回输后2-3周,临床表现为发热、低血压、
肌痛、心脏,肺,肾脏等脏器功能损害等,严重时有生命危险。
治疗策略:
1、对症支持治疗。
•2、IL-6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中一个主要的炎性因子,临床上
应用白细胞介素( IL)-6 受体拮抗剂 tocilizumab 可缓解症状,减
少致死性事件的发生。
•3、严格限制每次输注的细胞数量以减低 CRS的发生。
•4、通过监测 C-反应蛋白,铁蛋白, IL-6,TNF-α,INF-γ等CRS相关
炎性指标,早期发现和治疗 CRS。
•5、糖皮质激素可控制 CRS的症状,但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影
响CAR-T的抗肿瘤作用。
脱靶效应( on targe/off-tumor toxicity)
•脱靶效应:
实体瘤细胞常常缺乏特异性表达的抗原,因此 当肿瘤细胞和正
常细胞表达相同抗原时, CAR-T无法区分,从而同时攻击表达相
应抗原的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如靶向 CD19 的CAR-T 治疗,会
导致B 细胞发育不良,患者体内缺乏正常的 B细胞,分泌人免疫
球蛋白水平低下,易发生感染。
实体瘤细胞基因表达不稳定,易出现靶抗原丢失,从而逃避了
CAR-T的作用。
脱靶效应( on targe/off-tumor toxicity)
•解决策略
1、设计多个抗原复合的 CAR结构,通过识别抗原组合,提高 CAR-T
的特异性。
2、基质细胞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抗原表达稳定,可
作为替代抗原,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3、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研究发现,调整 CAR 的亲和力能够
更好得区分 CAR-T 特异性,既能有效杀伤癌细胞,又能避免对正
常细胞的攻击,从而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神经毒性
•神经毒性是 CAR-T治疗中除 CRS外另一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
包括谵妄、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癫痫发作、共济失调、视
野缺损等,这些不良反应多为自限性的,也可能留下永久性后遗
症。
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在部分出现神经毒性患者脑脊液中可检测到
持续存在的 CAR-T细胞,且细胞因子水平高于血液,推测可能与
CAR-T穿透血脑屏障,引发中枢神经系统 CRS有关。
神经毒性
•治疗策略:
1、对症处理:脱水、降颅
7.3 CAR-T治疗的不良反应和处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