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
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5年第3期161-169
日期:2015-3-25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腔被覆内
膜及子宫以外的部位出现、生长、浸润,反复出血,继而引发疼痛、不孕及结节或
包块等。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内异症病变广泛、形态多样、
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具有性激素依赖的特点。
一、发病机制
以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为主导理论,逆流至盆腔的子宫内膜需经黏附、侵
袭、血管性形成等过程得以种植、生长、发生病变;在位内膜的特质起决定作用,
即“在位内膜决定论 ”;其他发病机制包括体腔上皮化生、血管及淋巴转移学说以及
干细胞理论等。
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等与内异
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内异症有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中有内异症患者的妇女发生内异症的风险升高
7~10倍。
二、临床病理类型
1. 腹膜型内异症或腹膜内异症:腹膜型内异症或腹膜内异症( peritoneal
endometriosis)指盆腔腹膜的各种内异症种植病灶,主要包括红色病变(早期病
变)、棕色病变(典型病变)以及白色病变(陈旧性病变)。
2. 卵巢型内异症或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卵巢型内异症或卵巢子宫内膜异
位囊肿(ovarianendometriosis)又根据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大小和粘连情况分为
Ⅰ型和Ⅱ型。
guide.medlive.cn
Ⅰ型:囊肿直径多 <2 cm,囊壁多有粘连、层次不清,手术不易剥离。
Ⅱ型:又分为 A、B、C 3种。ⅡA:卵巢表面小的内异症种植病灶合并生理性
囊肿如黄体囊肿或滤泡囊肿,手术易剥离; ⅡB:卵巢囊肿壁有轻度浸润,层次较
清楚,手术较易剥离; ⅡC:囊肿有明显浸润或多房,体积较大,手术不易剥 离。
3. 深部浸润型内异症:深部浸润型内异症( 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
DIE)指病灶浸润深度 ≥5mm,包括位于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穹隆、阴
道直肠隔、直肠或者结肠壁的内异症病灶,也可以侵犯至膀胱壁和输尿管。
4. 其他部位的内异症:其他部位的内异症( other endometriosis)包括瘢痕
内异症(腹壁切口及会阴切口)以及其他少见的远处内异症,如肺、胸膜等部位的
内异症。
三、临床表现
1. 内异症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最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盆腔疼痛, 70%~
8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包括痛经、慢性盆腔痛( CPP)、性交痛、肛
门
【妇产科•指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