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R_医药、卫生 骨科

骨科学高级教程 第三部分.pdf

其他 PDF   326页   下载0   2025-02-17   浏览8   收藏0   点赞0   评分-   564925字   1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骨科学高级教程 第三部分.pdf 第1页
骨科学高级教程 第三部分.pdf 第2页
骨科学高级教程 第三部分.pdf 第3页
骨科学高级教程 第三部分.pdf 第4页
骨科学高级教程 第三部分.pdf 第5页
骨科学高级教程 第三部分.pdf 第6页
骨科学高级教程 第三部分.pdf 第7页
骨科学高级教程 第三部分.pdf 第8页
骨科学高级教程 第三部分.pdf 第9页
骨科学高级教程 第三部分.pdf 第10页
剩余316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在大、小转子的前面有一条隆崎 9称转子间线 o 转子间线自大转子的内上侧斜向内下方,经小转子 的下方,终于体的后面 p为髓关节囊及悟股韧带的 附着线。转子间线自小转子之下向后又称螺旋线。 螺旋线与股骨粗线内侧唇相连的占 97.6%0 大、小 转子的后面也有一条隆起线 9称转子问 II嚼。转子 l同 Il嚼始于大转子的后面上方 9斜向内下方 9终于小转 子。转子间 tli香中部的上方 9有一结节,是股方肌的 附着处。股骨转子部的结构主要是松质骨,周围有 丰富的肌肉层罗血运充沛 9其血供远较股骨头为好。 E股骨上段的结构 E股骨上端的构筑与一般 长骨两端的构筑相假 9表面是一层密质骨,深层充 满了由骨小梁组成的松质骨。骨小梁均按力学所 需 9应力大小与胶原纤维的排列有关 9纵行排列的 胶原纤维应力最强。应力大小和分布在各个骨不 同 9在一个骨的各个部分也不一样,且随应力的改 变而改变 9因而关节内翻、外翻、骨折等病变都可以 影响骨小梁的正常排列。按应力排列的骨小梁具 有所用材料最少,能承受的力最大的优点。 股骨上端的骨小梁一般分成两大组 9第一组主 要起自股骨干上部的外侧 9呈向上的弓形 9按张应 力方向排列 9最后转向股骨头和颈的内下方。这组 骨小梁主要作用是防止骨质分离 o第二组主要起 自股骨干上部的内侧,向上或向外侧按压应力的方 向排列,转向股骨头、颈、大转子的上面和外侧。这 组骨小梁主要承受向下落于股骨头的压力(图 4 J飞 圈中国 第 1晤:辛骨病 16-23 )。无骨小梁的空隙处实为不承受力的部位。 股骨能承受的压力大于张力,因而股骨受外力作用 时 9首先张应力被破坏的 1导致骨折。活体骨能吸收 较大的能量 p因而在张力下的延伸率大于干燥骨 9 这在做实验研究中应予注意。 股骨颈内部最弱点是一个三角形的区域 9由三 束骨小梁围成。三角的内侧为自股骨颈下方向上 内进入股骨头的一束骨小梁;上方为自大转子下方 行向股骨头的一束骨小梁;下方是走在两转子之间 的一束骨小粱。这兰束骨小梁围成的三角区 9称'股 内二角或 ward三角 o 股骨上段骨密质也是厚薄不匀的 o在股骨颈 下方颈体交接处骨皮质最厚 9此处有利于临床穿钉 用。此外 9股骨颈上段松质骨内还有一片密质骨 极,称股骨lJ!t! 0股骨距位于股骨颈干连接处的内后 方罗是股骨上段内部负重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股骨距是多层致密骨构成的 纵行骨极 9其下端与股骨小转子下方的股骨干后侧 骨皮质相融合,由此沿小转子的前外侧垂直向上; 上端与股骨颈的后侧
骨科学高级教程 第三部分.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