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SBP单相抑郁障碍生物治疗指南(五):其他治疗
2014-10-15 来源:医脉通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2.3 草药治疗
对于不愿服用传统抗抑郁药的患者而言,草药疗法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有大量研究显示,短期
治疗轻中度抑郁方面,贯叶连翘(圣约翰草)较安慰剂疗效更佳;与 TCAs和SSRIs相比,治疗应
答方面似无显著差异。然而,一项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圣约翰草治疗中重度抑郁与安慰剂
无异。基于现有资料,不推荐使用该药治疗重度抑郁。该药标准剂量为 600–900mg/d。
需要牢记的是,该药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
△WFSBP推荐:
对于希望接受替代疗法的轻度抑郁患者而言,金丝桃属植物(圣约翰草)或为
一种治疗选择。然而,针对潜在副作用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教育必不可少,潜在药物
相互作用同样需要加以监测。
(B级证据,3级推荐)
2.4 电休克治疗( ECT)
ECT治疗重性抑郁障碍的疗效已得到充分验证,缓解率为 60-80%,最大程度的应答出现于治
疗2-4周后。对于药物治疗应答不充分的患者而言, ECT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WFSBP推荐:
将ECT作为一线治疗的指征包括:伴精神病性特征的严重抑郁;伴精神运动性
迟滞的严重抑郁;拒食患者;其他需要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的情况(如严重自杀倾
向);药物治疗受限(如妊娠)。对于此前对 ECT应答良好及出于某些特定原因而
倾向于使用 ECT的患者而言, ECT同样可被视为一线选择。
(C级证据,4级推荐)
guide.medlive.cn
ECT治疗的缺点之一在于疗效仅能维持几个月,复发率达 50-95%,且主要发生于前 6个月。
ECT的其他缺点包括一过性意识混乱状态及顺行 /逆行性遗忘。总体而言, ECT是较为安全的治疗
手段,副作用发生率大约为 0.4%,且除颅内压升高外, ECT无绝对禁忌症。尚无可靠证据显示,
ECT可导致结构性脑损伤。
△WFSBP推荐
在进行ECT治疗前,医生必须与麻醉师密切合作,对患者的躯体状况进行全面
评估。针对颅内压升高、脑血管脆性升高、心血管疾病(新近心肌梗死、心肌缺
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不齐或安装起搏器)、腹主动 脉瘤及严重骨质疏松患
者,实施治疗时应小心。 ECT仅应由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师操作。
(临床共识)
目前,ECT在门急诊的使用逐渐增加。治疗频率多为隔天、每周 3次或每周 2次。低频率治疗
所导致的认知损害相对较轻,但并未显示与高频率同等的疗效。单侧 ECT所导致的记忆损害相对较
轻,但对于某些患者而言,效果可能不如
【精神科-指南】WFSBP单相抑郁障碍生物治疗指南(五):其他治疗.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