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摘要
2022年4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气
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报告显示气候变化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不可持续的能源和土地利用、生活方式
以及消费和生产模式的结果。IPCC第三工作组联合主席PriyadarshiShukla指出,落实了正确的政策、基础
设施和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到2050年可以使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70%。这提供了尚未
发掘的巨大潜力。证据还显示,生活方式的改变还可以改善我们的健康和福祉。由此可见,生活方式和行为的
改变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并始终积极践行应对气候变化务实行动,尤其是温室气
体减排方面。实现碳减排不仅需要生产端的持续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而且需要强化消费端的减排责任和
消费模式变革。碳普惠作为一种机制创新,旨在鼓励个人和中小微企业的低碳行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企业生产低碳转型升级,提高整个社会低碳发展水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
重要手段,是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社
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明确,首先,国家顶层设计文件当中,越来越多强调生活绿色化,鼓励碳普惠机
制,为碳普惠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其次,地方出台多项与碳普惠相关的政策,陆续推出碳普惠平台,为碳普
惠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再次,企业积极响应并开展实践探索,纷纷推出碳普惠平台,带动了用户减排,逐步
改变公众认知。碳普惠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的碳普惠机制、企业主导的碳普惠机制。
中国碳普惠启动萌芽至今,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今,碳普惠、“碳普惠合作网络”已被
写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真正成为国家级政策与行动,标志着碳普惠发展进
入新阶段。碳普惠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展示,进一步产生示范性影响,成为讲好中国碳中和故事的
重要实践和为全球减排做贡献的中国方案。但是碳普惠的发展也需要宏观统筹、顶层设计、自上而下体系化、-2-
标准化、平台化的整体推进。为进一步推动中国碳普惠高效发展,助力建立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
碳普惠各项机制和措施,特开展此研究工作,力求通过对我国碳普惠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调研与分析,认清碳
普惠的定义、特点、优势、作用及影响,并通过案例研究,
绿普惠:中国碳普惠发展与实践案例研究报告.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