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行业资料 产业报告

2023-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pdf

2023 PDF   80页   下载0   2025-04-05   浏览4   收藏0   点赞0   评分-   82869字   1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2023-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pdf 第1页
2023-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pdf 第2页
2023-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pdf 第3页
2023-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pdf 第4页
2023-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pdf 第5页
2023-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pdf 第6页
2023-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pdf 第7页
2023-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pdf 第8页
2023-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pdf 第9页
2023-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pdf 第10页
剩余70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一文读懂氢能产业 | 氢能产业链梳理 0 2023年3 月 kpmg.com/cn 新型储能 助力能源转型 © 2023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 (中国) 有限公司 —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及毕马威 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伙制事务所,均是与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 —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性组织中的成员。版权所有,不得转载。在中国印刷。 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 1 摘要 大力发展储能对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实现“ 双碳”目标,建立新型电力体系具有 重要意义。 2022年1月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 十四五” 新型储能发展实 施方案》 指出,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 ,是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 、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 。 本报告从储能的定义和发展背景入手, 对各种储能方式、 全球和中国储能产业规模进 行了比较,进而对不同应用场景下储能的商业模式 、企业布局 、行业投融资等进行了 深入分析,并对行业未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主要发现包括: 储能市场概况 目前在电力系统的储能项目中,抽水蓄能仍是主要方式,但以电化 学储能为代表的多种新型储能方式正迅速发展且前景广阔。 •抽水蓄能仍为主流但未来发展空间可能受限。 抽水蓄能具有技术成熟、 储能 容量大、系统效率高 、运行寿命长、安全性能高等优势 ,是当前商业化程度较高、 应用范围较广的主流储能技术。 从国际市场来看, 抽水储能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截 至2020年底, 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占电力储能项目总规模的94 %。但抽水蓄能电站的 建设受地形因素限制较大, 且建设周期较长, 通常需要 7年左右, 未来随着电化学 储能等新型储能造价的下降,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空间可能受限。 •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增长迅速 ,成为储能行业发展的主力。 电化 学储能功率范围较广 、能量密度高,相较其他新型储能技术成熟度更高, 因此适用 场景更广泛。 此外, 相较抽水蓄能来说 ,电化学储能安装更为便捷、 不受区位限制, 正成为储能产业发展新动力。截至2022 年底,全国电力安委会19 家企业成员单位总 计报送500 kW/500kWh以上的各类电化学储能电站 772座、总能量43.08GWh。电 化学储能中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导, 但三元锂电池安全隐患较突出,意味着安全性更高 的磷酸铁锂电池、液流电
2023-新型储能助力能源转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