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PPT 其他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x

PPTX   20页   下载0   2025-02-24   浏览3   收藏0   点赞0   评分-   2744字   1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x 第1页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x 第2页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x 第3页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x 第4页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x 第5页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x 第6页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x 第7页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x 第8页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x 第9页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x 第10页
剩余10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优品PPT 情景导入   有一位诗人面对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他就是诗人——辛弃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深切感受词人的情怀。https://www.ypppt.com/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2.准确把握诗歌主旨。3.掌握词义,体会作者通过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想象解决现实的苦闷的情感。学习目标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走近作者 据词题可知,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起初始终坚持投降路线的宋高宗赵构传位于其族侄赵昚(孝宗),一时之间,南宋朝野弥漫着准备抗战的气氛。但经“符离之败”,“隆兴和议”,事实证明赵昚也是畏敌如虎的投降派。乾道元年(1165年),作者上赵昚《美芹十论》;乾道六年(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议》,七年之内,连同另两篇,四次奏议,慷慨激昂,反复陈说恢复之事,但始终冷落一旁,未被采纳。在阴暗的政治环境中,作者只能以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创作背景 基础知识 姮 娥 斫 去 婆 娑héng zhuó pó suō 理解词语 太常引: 吕叔潜: 金波: 飞镜: 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词牌名。 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 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 飞天之明镜,指月亮。 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 理解词语 “斫去”三句: 斫: 桂: 婆娑: 三更: 化用杜甫《一百五十日夜对月》诗中“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句意。 砍。 桂树。 树影摇曳的样子。《酉阳杂俎》载:“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遂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