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总第65期
Chinese Scientific Journal of Hearing and Speech Rehabilitation 前沿动态
5 信号处理和特征
听力学家实施听力障碍儿童康复计划时常常从为
其选择合适的助听器开始。这个过程包括根据儿童聆听
的需要选择适当相匹配的信号处理特征。聆听需要基于
听力障碍的程度、类型、听力图构型,还有环境、家庭和
经济状况等因素。为每一个人选择适当有效的放大特征
和相关的信号处理程序非常重要。
助听器音频信号处理的基本要求:
①系统应避免不必要的失真。
②系统应可以进行频率整形以满足听力损失构型
的处方需求。
③系统应使用振幅压缩,在维持高输入级舒适性的
同时能够灵活地恢复低输入级的可听度。
④输出限制须足以避免强声暴露,同时使电声失真
最小化。
关于助听器音频信号处理的建议:
①动态范围压缩:系统应使用振幅压缩策略。
②软件带宽:数字编程助听器最少应选择4~7个软
件调节带。预期这样可以允许足够的频率整形以满足大
多数听力图构型的需要。将频带数增加到7个以上也没
有不利影响。系统也应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儿童的生
长、听阈的变化及频率整形等相关改变(如外耳道变宽
或通气孔直径增大,可能处方增益也需要增大)。
③压缩通道:进行频率特异性可听度的控制应选择
多通道压缩。
④输出限制:输出限制会限制助听器的最大输出,
避免强输入声引起的不适和可能由其引起的阈移。压缩
输出限制助听器提供的声音品质比通过削峰限制最大
输出的助听器更好。
⑤低输入级的扩展:低输入级的扩展可改善舒适
度。
⑥扩展高频带宽:扩展高频带宽(直到9000 Hz)能
改善某些音如/s/的可听度。
⑦频率降低技术:针对个人的频率降低技术在放大
言语谱方面的作用有明显不同。有证据显示频率降低有
可能改善中度到极重度高频听力障碍儿童高频辅音的
察觉和识别能力。也有资料提示频率降低化的放大可增
加环境适应性。任何频率降低算法的验配应辅以行为验
证。
⑧反馈抑制:反馈抑制将减少反馈振荡的发生。减
少反馈有利于使用更大的通气孔、延长更换耳模的时间
间隔。任何现代反馈抑制算法激活之后应完成全部验
证。
⑨方向性麦克风:不推荐全部时间使用方向性麦克
风。
⑩应考虑在方向性和全向性模式间自动切换的助
听器(取决于哪种模式产生的信号信噪比更大)。
在某些情况下全时全向性模式比自动方向性模
式更好。所有听力障碍儿童都可考虑使用FM系统。当处
方合适时,FM系统提供的信噪比改善相似或优于方向
性麦
【耳鼻喉科指南频道】2013版《美国听力学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儿童放大》(Ⅱ).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