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十问崔永元》里的逻辑谬误
一
逻辑,一直是我们国家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我们从小就缺乏逻辑教育和训练。
导致的结果是,中国人普遍“逻辑差”、“不讲理”,理所当然容易“ 被洗脑”、“被忽悠”。
在公众事件的辩论中,逻辑尤其重要,有助于深入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可惜现实往往是网友们胡搅蛮缠不讲理,最后一锅粥、被带偏。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那么容易被舆论操控的原因。
今天被刷屏的,是冯小刚《十问崔永元》。下班后看了看,发现其通篇逻辑硬伤。犯了很多典型的逻辑错误。
冯
、
崔
事件过程,不再赘述;
冯
、
崔
之间的过节,也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这里将以《十问崔永元》为例,分析一下我们常犯的逻辑谬误。
二
首先大致归纳一下这“十问”。
原文中,每一问是一大段。我们来看看,这十段都说了什么?
第1段:《手机》主角严守一没娘、离过婚···他干的所有事你崔永元没有干过、人物关系也和你不同,因此,严守
一
≠崔永元,所以构不成对你的影射伤害,因此你是碰瓷;
第2段:既然你觉得受了伤害,为什么不起诉;因为你不起诉,所以你更是碰瓷;
第3段:文艺作品切忌对号入座,意大利黑帮都没有找《教父》,你就更不应该找了;
第4段:你反基因是为了卖你的产品;你不能光举报别人漏税,你也要晒你的税单;
第5段:中国电影发展不易,你却恶意抹黑电影行业和明星,明星做的善事比你多多了;
第6段:你不善良,因此你不是好丈夫和好父亲;
第7段:刘震云教育女儿、你说刘震云给你道歉,实际是断章取义,说假话;
第8段:你用一个合同,引起股市下滑,让亿万股民蒙受损失;
第9段:你不体面、你不如流氓、你是小人;
第10段:你没能力让《手机2》停拍,《手机2》已经杀青,永远存在。
通过归纳可以看出,这十段其实不是每段都有反问,不足“十问”,只是用了一些问的方式,自问自答,引出一个结果。这个在修辞里,叫“设问”更合适。
设问就是不管别人、自问自答。举个例子:
你是贼吗?——这是疑问。
你难道不是贼吗?——这是反问。
你是贼吗?当然是!——这是设问。
诚然,《十问》不是坐下来详密的推理反驳,而是
冯导带着
情绪的回击,自然夹杂辱骂和情绪。因此,关于辱骂和情绪的地方,我就跳过,不做分析。
三
下来我们
逐条看
一下在这篇回应里,冯小刚都犯了那些逻辑谬误。
政治全程班 补充阅读材料 7月12日 逻辑.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