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是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引起的非化脓性炎症。
2.
是由细菌感染直接引起的主要累及肾盂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
3.
是发生自近端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
4.
是移行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
二、
A
型题
1.E2.E3.A4.E5.A6.C7.E8.B9.E10.B11.E12.A13.D14.B15.D16.E17.E18.B19.E20.A21.E22.D23.E24.B25.E26.A27.C28.E29.D30.C31.D32.B33.D34.A35.E36.C37.B38.D39.E40. A
三、
X
型题
1.A C D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6. A B C D 7. A B C 8. C D 9. A B C D 10. A B
四、问答题
1.
答案要点:肾小球肾炎多为免疫复合物沉积性变态反应引起,少数有抗肾小球细胞抗体和细胞免疫异常引起。在其发生过程中,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的沉积是关键,包括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原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引起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的抗原为非肾小球性。原位免疫复合物的抗原包括肾小球的固有成分和植入性抗原。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导致补体的激活、炎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肾小球固有细胞激活、增生、分泌炎性介质,使肾小球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2.
答案要点:肾盂肾炎是由细菌直接感染引起的肾盂粘膜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致病菌很多,以大肠杆菌最常见。感染途径有两条:①上行性感染,是主要途径,细菌经尿道入膀胱,再经输尿管上行到肾盂,引起肾盂及肾间质炎症。抵抗力下降和尿路阻塞是发病的重要条件。②下行性感染,细菌由体内感染灶侵入血流,进入肾脏,引起肾盂肾炎。
3.
答案要点:该病与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镜下,肾小球肿大,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毛细血管腔狭窄,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渗出。免疫荧光检查,
IgG
和
C3
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电镜检查,基底膜和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积物。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
4.
答案要点:该病的病理学特点是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形成,新体是由于从毛细血管内渗出的红细胞和纤维素刺激肾小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大量增生而形成的。免疫荧光检查,
IgG
和
C3
沉积,少数可见
IgG
和
C3
沿毛细血管壁呈线状沉积。电镜检查,基底膜不规则增厚,可见裂孔和缺损。临床表现为血尿、少尿、尿、氮质血症、高血压。
5.
答案要点:肾细胞癌多发生在肾脏两极,上极多见。肿瘤多呈圆
A泌尿系统疾病.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