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经济生活中图像类选择题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
题型特点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数据、图形、图像、表格是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图像类选择题不仅要求考生有比较高的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能力,而且要求考生熟练掌握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较好地体现了对考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其中,相关曲线类试题又是考查最多的。
(2017·全国卷
Ⅰ
,12)(2017·全国卷
Ⅱ
,14)
(2017·全国卷
Ⅲ
,13)(2017·天津卷,4)
(2017·天津卷,12)(2017·北京卷,38)
(2017·江苏卷,12)(2016·全国卷
Ⅰ
,14)
(2016·全国卷
Ⅱ
,12)(2016·全国卷
Ⅲ
,12)
(2016·天津卷,12)(2016·江苏卷,11)
(2015·天津卷,5)(2015·浙江卷,41)
近几年高考中,结合当年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利用图形、图像考查经济生活中概念之间关系的试题明显增多,内容主要涉及供求与价格、收入与消费、投资收益与风险、效率与公平、税收与税率等。2019年高考命题会要求考生在阅读分析图示的基础上得出答案或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选出符合题意的图示。
分值:4~8分
1
.
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1)在这里,我们参考数学学科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在函数关系式中,某特定的量会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动而变动,某特定的量被称为因变量,另一个量是自变量。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
“
自变量
”
是原因,
“
因变量
”
是结果。
(2)不过在经济生活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判断中,还要考虑经济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例如,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价值量下降,此时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自变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因变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此时收入水平是自变量,消费水平是因变量。在具有相互影响的一对关系中,更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判断谁影响谁,如价格与供求——供求影响价格,价格也影响供求。特别要注意的是,供求曲线表示的是价格变动对供给和需求的影响,此时价格是自变量,供给和需求是因变量。
2
.
明确正比、反比(或正相关、负相关)
(1)图A表示XY呈正相关,图B表示XY呈负相关。
(2)在经济生活中,成正比(或呈正相关)的经济现象有: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价格与通货膨胀率、本币汇率与本币币值、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商品价格与替代品的需求量、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投资收益与风险、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等。
(3)成反比(或呈负相关)的经济现象有:流通中需要的
第4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