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余光中
目录CONTENTS2
诗歌背景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重庆、上海等地。22岁时,随家人到台湾,并考取台湾大学外语系,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在文学领域成就颇高,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1972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著成了这首《乡愁》。导入https://www.ypppt.com/
导入
听《乡愁》第一遍,听字音第二遍,听画面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读《乡愁》1、教师范读2、学生探究3、全班齐读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以小组为单位,从节奏、重音、语速等方面进行探究。以第一小节为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语速缓慢,读出思母之情)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诗歌中的意象向来是读懂诗歌的钥匙,请大家分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这首诗歌中有哪些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分《乡愁》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2、这些意象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画面?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诗人小时候读的寄宿制学校,与母亲通过书信联系;婚后赴美读书,与妻子分别;后来母亲去世,阴阳相隔;与大陆遥遥相望却难以接近。)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意象:1、“邮票”(看到邮票,你联想到什么画面?)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邮票传递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母子情深,尽管如此却不能朝夕相处,对母亲的思念只能借邮票传递。反映诗人小时候便远离母亲,痛苦无奈的事实。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2、“船票”(可以想象出什么画面?)与妻子两地分居,只能依靠船票相聚。船票意味着什么?夫妻不能朝夕相处,诗人与妻子倍受相思之苦。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坟墓”(可以联想到什么?)诗人与母亲阴阳相隔,再也无法相见。“坟墓”这一意象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诗人儿时就与母亲分离,但母子情深,而今与母亲却隔着一座冷冰冰的坟墓,诗人心中悲痛不已,愁思郁结。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4、你看到“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会联想到什么画面?诗人站在海岸边遥望大陆,心潮澎湃,悲痛欲绝。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这代表诗人怎么样的情感?(提示:诗人年轻时离家,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回过大陆。)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但因为一些原因诗人不能自由往返于大陆与台湾,所以浅浅的海峡,深深的思念,可望而不可即。“海峡”这一意象,传递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渴望祖国统一。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诗人用短短的诗歌就写出了四种情感,并且用四个意象来表现这些情感,为什么要这样做?四个意象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乡愁PPT课件4.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