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展示]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核心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
1
.
世界是物质的
原理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因
自然界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
产生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构成要素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注意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
2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概念
提示
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万事万物的总和。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弄清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论界限。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提示
①
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
要明确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命题揭秘
:结合人类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等,考查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概念。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热考点1 世界的物质性
典例1
(2014·全国
Ⅱ
)
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
必修4 第十三单元 第32课.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