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考点展示]
1.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4.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5.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6.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核心考点一 民主选举与民主管理
1
.
民主选举
(1)方式
类别
从选民角度
从候选人角度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
含义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
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
每个选民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赖的当家人
适用于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
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能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选择的余地
局限性
选举成本高、难度大,不适宜选民分散的情形
不能充分体现每个选民的意愿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
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适用
范围
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的选举
只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
各级人大代表一般都实行差额选举
结论
①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②
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提醒
直接选举的优点正好是间接选举的缺点,反之亦然。等额选举的优点正好是差额选举的缺点,反之亦然。四种选举方式各有优缺点,不能说哪个更优越。
(2)我国的选举制度
原因
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
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3)珍惜选举权利
原因
要求
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积极参加选举,不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怎样行使选举权利,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了解候选人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2.民主管理
(1)形式
农村村民自治
城市居民自治
机构
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
性质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内容
选举
必修2 第五单元 第13课.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