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高中 政治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

必修4 第十四单元 第35课.docx

DOCX   18页   下载0   2025-02-20   浏览2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3314字   1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必修4 第十四单元 第35课.docx 第1页
必修4 第十四单元 第35课.docx 第2页
必修4 第十四单元 第35课.docx 第3页
必修4 第十四单元 第35课.docx 第4页
必修4 第十四单元 第35课.docx 第5页
必修4 第十四单元 第35课.docx 第6页
必修4 第十四单元 第35课.docx 第7页
必修4 第十四单元 第35课.docx 第8页
必修4 第十四单元 第35课.docx 第9页
必修4 第十四单元 第35课.docx 第10页
剩余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第 35 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点展示]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核心考点一 联系及其特征 1 . 唯物辩证法 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不与任何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没有的 发展的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提示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基本特征 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含义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表现 ①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 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③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①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 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提醒  联系的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 命题揭秘 :联系观是高考的重点。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结合漫画、哲理故事等材料考查唯物辩证法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主观题中常作为答案要点考查。 热考点1 联系的普遍性 典例1  (2015·全国 Ⅱ ) “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诗》理解正确的是(  ) ① 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 “ 人化 ” 特点 ② 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 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
必修4 第十四单元 第35课.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