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类主观题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5月23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专题协商会。有政协委员提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众多
“
中国工匠
”
,是加快走向
“
制造强国
”
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
中国制造
”
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产品质量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质量形势依旧严峻,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数量,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领域假冒伪劣屡禁不止、品牌建设严重滞后,这些问题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2018年,中国全面提升质量水平。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
“
中国工匠
”
,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
“
中国品牌
”
,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关知识,分析
“
中国制造
”
质量的情况。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为什么要弘扬工匠精神。
(3)班级召开
“
创新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
”
主题班会,请围绕这一主题,就如何建设制造强国列出发言要点。(两条。每条10~30个字)
答案
(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分析
“
中国制造
”
质量的情况,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
“
中国制造
”
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又要看到不足;还要坚持重点论,分清主流和支流,
“
中国制造
”
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是主流,部分领域质量不高,是支流。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部分领域质量不高问题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2)
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先进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②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工匠精神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发展。
③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推动劳动者树立精益求精的意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若从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角度作答,亦可)
(3)
①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②
加强关
必修3 第十单元 开放类主观题专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