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习题答案
第一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称为淤血。
2.
肺淤血时,肺泡腔中的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并将血红蛋白分解形成含铁血黄素,沉积于胞质中,这种细胞即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3.
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发生淤血呈暗红色,小叶外围肝细胞因缺氧发生脂肪变呈黄色,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形似槟榔而称之。
4.
组织中出血量较多,在局部形成肿块即为之。
5.
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集和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6.
即血栓体部,由血小板小梁及粘附其上的白细胞、纤维蛋白网架及其网络的红细胞构成,呈灰白与褐色相间的条纹状结构。
7.
血栓机化过程中,血栓逐渐干燥收缩,其内部或与血管壁间形成许多裂隙,以后新生的血管内皮覆盖其表面,形成迷路状的通道,从而使已被阻塞的血管部分血流得以恢复。
8.
血液循环中的异物随血流运行,阻塞远处较小血管的过程。
9.
指来自静脉系统的栓子,经房(室)间隔缺损到达左心,进入动脉系统引起栓塞。
10.
大量气体进入血液循环或溶解于血液中的气体迅速游离形成气泡,使血管发生阻塞。
11.
因血管阻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12.
组织结构疏松且侧支血管丰富的脏器,单纯动脉阻赛一般不引起梗死,往往静脉淤血而有效侧支循环不能建立时才会发生,此时梗死区有明显的出血,呈红色,称为出血性梗死。
13.
在血栓形成过程所形成的固体质块。
14.
即血栓头部,由血小板构成,呈灰白色。
15.
发生在心腔和动脉瘤内或粘附于血管内膜但尚未完全阻塞管腔的血栓。
16.
干缩的静脉血栓发生钙盐沉积而形成的坚硬质块。
17.
栓子由较大静脉逆行至较小静脉引起的栓塞。
18.
当气压骤减时,溶于血液和组织液中的氧、二氧化碳和氮迅速游离,形成气泡,其中氧和二氧化碳易再溶于体液中,氮气泡溶解迟缓而继续存在,随血流阻塞血管引起栓塞。
19.
组织结构较致密的脏器发生动脉阻塞时,因侧支血管细而小,梗死形成时从侧支血管进入坏死组织的血量少,梗死区呈灰白色,称为贫血性梗死。
二、
A
型题
1B2C3C4D5C6B7D8E9B10C11C12E13B14A15D16E17E18D19E20C21A22C23E24E25B26D27E28D29B30B31E32A33C34E35C36C37B38B39A40D41B42C43A44E45E46D47A48A49B50A51B52A53A54C55B56D57E
三、
X
型题
1.ABCD 2.AC
A局部循环障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