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1讲 神奇的货币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017·全国卷
Ⅱ
,13)(2017·全国卷
Ⅲ
,12)
(2017·天津卷,5)(2017·海南卷,2)
(2017·海南卷,7)(2016·全国卷
Ⅱ
,13)
(2016·北京卷,30)(2016·天津卷,4)
(2016·江苏卷,6)(2016·海南卷,2)
(2015·全国卷
Ⅰ
,15)
本讲试题多通过与货币、结算工具、外汇等相关的现象,如物价问题、新兴的货币工具、人民币国际化等,考查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的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结算的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多以选择题形式呈现。
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货币职能的区分和判断,货币发行和通货膨胀等方面的计算题;准确解读汇率变化图,理解汇率变化的影响。
分值:2~10分
考点一 货币的本质
1
.
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
交换
的
劳动
产品。
(2)商品属性:
使用价值
和
价值
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
.
货币
(1)产生:货币是
商品交换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
一般等价物
为媒介的交换和
金银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交换。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
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
(3)本质:
一般等价物
。
(4)职能
①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和
流通手段
。
②
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
、
支付手段
和
世界货币
。
3
.
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
(2)纸币
①
含义:是由
国家
(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②
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③
货币的供应量:货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
所需要的货币量
为限度。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
物价上涨
,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反之,则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的流通。
④
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公式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
⑤
货币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电子货币
。
1.
(江苏卷)
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
解析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只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黄金,才能成为货币,其本质才是一般等价物。
2.废品是商品。(
×
)
解析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
第1讲 神奇的货币.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