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 ——陶行知优品PPT
情景导入 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1.理解字、词,了解课文内容。2.了解演讲辞的文体特点。3.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学习目标https://www.ypppt.com/
安徽歙(shè)县人,著名教育家和实践家。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走近作者陶行知(1891-1946)
本文创作于 1943年10月13日,选自《陶行知全集》第四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陶行知在文中的基本观点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先生写此文, 着重启发青年人,去掉在科学创造方面的妄自菲薄、无所作为的五 大思想障碍: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龄幼小,能力薄弱,困难当道。创作背景
文体知识“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辞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1.准确朗读基础知识懒惰( ) 遁词( ) 懦夫( ) 豢养( ) 灌 溉( )lǎn duòdùnnuòhuàn guàn gài
画龙点睛: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走 投无路: 2.解释词语基础知识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暴,糟蹋、损害;弃,鄙弃。意为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意为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借以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合作探究3.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文章中的材料涉及哪些方面?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 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合作探究4.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什么位置。 观点 句子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位置它在文章的中间部分
合作探究5.本文属
创造宣言PPT课件4.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