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讲 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
——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考查角度及解题策略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高考试题多以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传统思想、文化作品和文化现象等背景材料,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结合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考查这些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措施。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多设置体现类和措施类题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凸显命题的价值导向作用。
(
2017·
天津卷,
8
)(
2017·
江苏卷,
19
)
(
2016·
全国卷
Ⅰ
,
39
)(
2016·
天津卷,
10
)
(
2015·
全国卷
Ⅱ
,
39
)(
2015·
北京卷,
39
)
(
2015·
北京卷,
27
)(
2015·
天津卷,
14
)
(
2015·
广东卷,
31
)(
2015·
安徽卷,
7
)
(
2015·
福建卷,
7
)(
2015·
重庆卷,
14
)
(
2015·
山东卷,
42
)
2019
年高考多会以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或实例为载体,侧重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以当年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分值:
4
~
14
分
1
.
图示
2
.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整合
(
1
)
中华文化的知识包括
: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
源远流长
、
博大精深
)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
(
2
)
民族精神的知识包括
:
①
是什么
: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核心
。
②
为什么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
必要性
、
重要性
)
。
③
怎么办
:
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角度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征的分析判断
此知识点的考查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
,
往往设置说明类
、
体现类试题
。
背景材料一般有两种呈现方式
:
一是以个性体现共性
,
如以某种文化产品
、
某个民族文化
、
某个区域文化或某种文化形式
(
如台湾文化
、
徽文化
、
书画艺术等
)
来代表整个中华文化
;
二是以引文的形式从宏观上总体表述中华文化的特质
。
角度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判断应用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
,
通常以不同民族
、
不同区域和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交流
、
借鉴和融合为背景
,
设置体现类选择题
。
以非选择题形式考查此知识点时
,
通常以不同文化交流
、
借鉴和融合为背景
,
设置认识类
、
体现类
、
依据类
、
措施类等题目
,
可单独考查
,
也可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
应注意
,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有层次递进的特点
:
第一层次
——
求同存异
,
即不同文化
、
不同文化形式能够和睦相处
。
第二
第38讲高考必考题突破讲座.docx